元界财讯2025年07月23日 07:07消息,《让我来唱》探索全女性音乐竞技新范式,祛魅与重构音乐舞台魅力。
在“全开麦”的舞台上,选手香奈儿与白皓瑞的终极较量刚刚落下帷幕。香奈儿凭借扎实的演唱功底被看作是胜出的热门人选,但白皓瑞以细腻的情感传递实现了精彩逆转——在最终票数公布之前,没有人能预料结果,这正是直播节目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一切皆有可能。现场气氛紧张不已,推荐官与乐评团纷纷投入激烈讨论,拥有热门作品、擅长舞台表现的郝蕾与乐评团队展开深入辩论,在观点交锋中探讨音乐的核心价值。这场围绕评判标准的专业争论,恰如舞台上的对决一般,成为《让我来唱》第六夜的亮点所在。
在这个夏天,《让我来唱》是腾讯视频推出的一档无门槛素人女声音乐竞技节目,打破了音综行业的惯性与依赖——节目不追求顶流明星的光环,而是专注于挖掘普通人群中的独立歌手;不沉迷于通过修音和滤镜打造的完美假象,而是采用录播结合全开麦直播的形式,直面新一代听众的音乐审美与需求。
在前六期节目中,“直播大战”的即时心跳、仲裁舞台的专业博弈、“血战到底”的高压突围,以及“为她而唱”的温暖托举,共同构建出一个打破常规的音乐竞技空间,营造了一个更贴近音乐本质的现场氛围。舞台如同一面棱镜,映射出对音综行业的深层思考:创新的支点是否源于对音乐本真的敬畏、对真实才华的尊重,以及对个体情感联结的珍视?《让我来唱》通过一场场实时直播、一次次赛制突破、一幕幕姐妹携手的场景,正尝试为行业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我认为,《让我来唱》在内容设计上展现出对音乐本质的回归与尊重,它不仅是一场表演竞技,更是一次对音乐人内心世界的挖掘。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强调“真实”与“情感”,这种表达方式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也反映出当下音综节目正在从形式创新向内容深度转型的趋势。
把聚光灯给正在发光的普通人
从首期“直播大战”到最新一期全开麦呈现,《让我来唱》呈现出与传统音乐综艺截然不同的生动画面:节目采用全素人选手阵容、设置充满悬念的赛制安排、引入直播间互动形式、大胆采用不修音的演唱方式,使“创新”成为节目的核心特征。
在业内看来,经过近二十年的演变,音乐综艺行业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为了维持较高的收视率,节目制作方往往沿用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模式和赛制,而忽视了音乐综艺的创新性和艺术性,最终导致节目内容趋于雷同,观众逐渐失去了新鲜感和期待。
而《让我来唱》的创新设置更像是对音综节目底层逻辑的重构,将“重塑公平性”和“祛魅”作为破解积弊的关键。
祛魅的第一步,是打破参与壁垒,让音乐舞台回归大众视角。《让我来唱》并没有将选手名单聚焦在诸多音综亮相过、具有流量的“熟面孔”,而是选择推介目前观众尚不熟悉但有实力的普通人。舞台上既有盛阳、谢牧青等在校大学生,也有“宝妈”何珺洁和家庭主妇熊小凤,还有自媒体镜头中风格各异的白皓瑞、林稀,也有钢铁工人杨怡。“这个舞台不设限,只为每一个热爱歌唱的普通女性敞开大门。”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坐标系工作室负责人徐扬表示。
仅放低门槛并非终点,更深层次的祛魅在于对规则的讨论。当选手在“直播大战”中意外落选,专业乐评团以专业视角将实力出众但直播效果不理想的选手送上仲裁舞台。同时,节目尝试引入“我反对”机制,有效消解观众对所谓“人气为王”的刻板疑虑,捍卫了专业性在竞技中的尊严。
在面对选手幸儿与双面娇组合时,推荐官郝蕾与胡彦斌之间上演了“我反对”“我反对你的反对”的激烈交锋。郝蕾提议为她们打破规则,胡彦斌则坚持原则,认为“规则就是规则,我们不轻易触碰它,这是对每一个参赛选手的尊重”。
选手的辩论本身也打破了对音乐综艺评价体系的神秘感:导师之间围绕音乐本身的交流与观点转变,提供了更加多元、专业且及时的评价角度,使“唱得是否出色”“是否触动人心”重新成为衡量标准的核心依据。
可见,《让我来唱》的赛制创新已经超越了娱乐层面的刺激与悬念,转向让音乐回归实力本位、让竞技重燃公平价值的主动出击。至此,节目剥离了流量审美疲劳与过度包装幻象,不仅为素人歌手搭建起凭真本事说话的舞台,更为音综领域提供了返璞归真的样本。
无滤镜现场锻造歌者筋骨
剥离了流量红利,节目如何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下吸引观众,实现音综“推人推歌”的价值?《让我来唱》给出了一种答案:以“全开麦”直播展现专业主义,用“无滤镜”的真实现场吸引目光。
随着后期技术的发展,修音和“半开麦”成为一些音综节目的“操作”。音综的初心或许是为了给歌手的演唱现场锦上添花,但从近两年的播出和实践来看,观众的审美水准和审美需求已经改变,相较于歌声“好听”,观众更看重歌手的真实的唱功、真诚的情感和真切的表达。
第五期和第六期的直播中,观众的需求被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将节目的重点重新聚焦于“音乐现场”的核心。
一方面,直播和“全开麦”形式对歌手在气息控制、音准表现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第五期节目中,选手盛阳选择了一首高音较多的歌曲,并在直播中完整呈现了高难度的转音与高音部分,其宽广的声域和稳定的气息在直播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瑕疵;而选手吉木金铄则尝试将高昂的民族唱腔融入平缓的民谣之中,使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在直播舞台上产生碰撞,展现出创作与表演艺术的深度融合。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直播环境下的舞台表现对歌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不仅考验技术层面的稳定性,也推动了音乐风格的创新与融合。这种形式既是对歌手专业素养的挑战,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具真实感和冲击力的视听体验。
当然,“百分百开麦,实打实真唱”的呈现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失误。在第五期的直播中,部分舞台存在音准上的瑕疵,但是选手凭借强势的舞台风格和即时应变能力稳住阵脚,甚至化危机为转机。这种持续输出能力和抗压应变能力正是歌手职业性的体现。
另一方面,直播更深刻的价值在于催生的“活人感”。当观众厌倦了流水线上同质化的精雕细琢与“无瑕人设”时,选手补菜在舞台上因完全沉浸歌唱而展现出了略带“失控”的酣畅淋漓,未经修饰的生命力引发弹幕的欣赏与好评;选手香奈儿感染力十足的舞台设计固然带动氛围,但更打动人心的是直播中展现的松弛与享受,细微的表情和细小动作虽非刻意设计,却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她真实而独特的魅力。
在业内看来,“活人感”正在打破歌手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能够通过歌手真实的呼吸、投入的甩头以及因紧张或沉浸而产生的颤抖尾音,感受到真实的人格温度。同时,节目也揭开了音乐竞技的“表面包装”,重新界定音乐人的核心实力,为行业筛选出真正有“生命力”的音乐人才。
“竞合关系”中托举女性韧性力量
尤为可贵的是,在赛程和“全开麦”直播的层层高压和消耗下,选手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剑拔弩张,反而转变为互助、托举与惺惺相惜交织的温暖图景。这也成为节目为观众称赞的亮点之一:选手们在竞争中彼此成就,在压力下互相搀扶,重新诠释了“女性力量”的坚韧内涵与多元质感,构建出温暖的新式群像。
赛制并不是隔绝的屏障,反而成为促进理解与共情的桥梁。在第五期节目中,蔡子伊在挑选进入全国12强的组队选手时,推荐了好好星球组合。她所依据的不仅是观众认可的专业能力,更因为她曾在以往的舞台上目睹她们无私地帮助他人,被对手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因此希望她们能够走得更远。这种选择超越了简单的竞争关系,升华为一种彼此欣赏、支持与共同成长的“竞合生态”。
这种集体托举和温暖而坚韧的底色贯穿细节之中。“直播大战”前,好好星球组合在直播前对所有人发出了“可求助邀约”;选手罗小黑刚刚调试好自己的直播间,就主动帮助选手熊小凤调试设备。“直播大战”后突遇停电的九分钟里,选手们在应急光源下唱歌跳舞,此刻她们不再是竞争者,而是自然抒发情绪的朋友。为她而唱环节里,香奈儿的队友们甘愿把舞台高光部分让渡给作为队长的她;蔡子伊则毫无保留地将舞台经验传授给在校生谢牧青,带着她反复复盘走位与表现,只为呈现完美舞台。
在观众看来,这正是《让我来唱》的珍贵之处——它并未刻意强调竞争的叙事,而是通过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出女性群体之间关系的多样性和积极面向。 我认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其摒弃了常见的对立与冲突,转而聚焦于女性之间的理解、支持与合作。这种视角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更立体的女性形象,也为当下社会提供了更具建设性的思考方向。在如今充满比较与压力的环境中,这样的内容显得尤为可贵。
透过《让我来唱》这面棱镜,观众不仅看到一档综艺节目的创新探索,更引发了对音乐本质、人才选拔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节目通过设定规则营造公平环境,借助直播展现真实实力,以群像叙事回应社会情绪与时代脉搏,为音乐综艺节目在“真实”“公平”与“联结”方面的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样本。李濛的观点指出,这一尝试不仅是形式上的突破,更是内容层面的深化。 在我看来,这种以真实为核心、以互动为纽带的节目模式,正在逐步改变观众对音综的认知。它不再只是娱乐消遣,而成为一种反映社会心态、推动行业进步的媒介载体。在当下信息过载、审美多元的环境下,这样的节目显得尤为珍贵。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