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奖舞剧奖终评在上海启幕,6部优秀作品将陆续亮相,展现中国舞蹈艺术魅力。
没有台词、没有字幕,8名舞者通过肢体语言重新诠释经典,让《雷雨》再次震撼观众的心灵。近日,舞剧《雷雨》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以诗意的东方美学传递中国情怀。与此同时,舞动长宁·第14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终评也正式拉开帷幕。 这场舞剧用身体的语言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在无声中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张力与剧情的沉重。它不仅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在当下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中,这样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而荷花奖作为中国舞蹈领域的权威奖项,其终评的举行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8月6日至21日期间,《雷雨》《杨家岭的春天》《破冰》《英歌》《10909》《孩儿枕·家和兴》六部入围舞剧作品将陆续登台,参与角逐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作为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中国舞蹈荷花奖被视为中国舞蹈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奖”,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此次入围作品涵盖不同题材与风格,展现了近年来中国舞剧创作的多样性和艺术水准。荷花奖不仅为优秀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创作者和观众搭建了沟通桥梁,推动着中国舞蹈艺术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铺开艺术长卷
6部入围舞剧作品既包含了对民族记忆的深情回望,展现了红色经典的深刻内涵,也涵盖了关注当下社会议题的现代佳作。它们通过跨越地域与文化的舞蹈语言,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勾勒出一幅多元共生的艺术画卷。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更在内容上深入挖掘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体现了当代舞蹈创作的高度与深度。它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回应着时代的召唤,为观众带来思想与审美的双重触动。
舞剧《雷雨》首次以全本、全角色的形式通过舞蹈艺术将这部广为人知的文学经典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赋予经典新的表现形式。而舞剧《杨家岭的春天》则以延安木刻版画为创作灵感,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动人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与时代风貌。 这两部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表达,不仅丰富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也让经典故事以更具现代感的方式走进观众视野。它们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文化传承的积极探索。
舞剧《英歌》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为核心,结合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家族传承故事。剧中还融入了耍花槌、铁枝木偶、木雕等岭南地区的文化元素。而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则以北宋时期的定窑白釉“孩儿枕”为创作灵感,挖掘相关民间传说,传达“家和万事兴”的传统价值观。
舞剧《破冰》是国内首部禁毒主题舞剧,改编自热播电视剧《破冰行动》。而舞剧《10909》则聚焦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为原型,探索“艺术+科技”的创新表达。
展开艺术对话
“荷花奖”的举办既是中国舞蹈界的一次比拼,也是舞迷和舞蹈爱好者的一次福利。昨晚上演的舞剧《雷雨》以《侍萍凝眸》开篇,通过《闹鬼》《喝药》《混战》《贵客》《春梦》等8场戏,串联起一场看似偶然的宿命故事。“以舞带戏”的叙事手法,让观众看到舞蹈穿透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映现,实现了经典文学与舞蹈艺术的深度对话。
演出现场既有经验丰富的舞蹈爱好者,也有专程前来观看的舞蹈迷。即将升入大学的吴韵云从南京赶来,一口气购买了《雷雨》《英歌》《破冰》三场演出的门票。她表示:“平时上学没时间看演出,现在正好放假,来上海集中欣赏一番。”
在评奖进行的同时,“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完善标准体系座谈会”“新时代舞蹈评论的使命与创新交流会”等研讨会活动也将同步开展。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新民晚报记者朱渊)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