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界财讯2025年07月31日 14:12消息,分析特朗普政府如何加剧美国社会矛盾与分裂,揭示其对国内局势的影响。
近来,已故美国富豪杰弗里·爱泼斯坦案件的相关文件是否公开,持续在美国政坛引发争议。这一事件成为特朗普政府上任半年多以来,美国政治对立不断加剧、社会分歧日益加深的一个典型体现。
美国媒体和专家指出,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其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及强硬推行政策的方式,逐渐在支持者内部引发分歧,同时加剧了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激烈对立,也使得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产生严重冲突。这种三重混乱进一步加深了美国社会的极化现象,也凸显出国家治理上的深层次困境。 在我看来,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选民的诉求,但其缺乏协商与共识的施政方式,不仅未能有效弥合社会分歧,反而在政治体制内部制造了更多矛盾。这种局面反映出美国民主制度在面对极端化趋势时的脆弱性,也让人担忧未来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MAGA阵营质疑
美国富豪爱泼斯坦与众多美国政界和商界知名人士关系密切,因涉嫌性交易犯罪被逮捕,2019年8月在狱中身亡,官方认定为“自杀”。公布涉及性交易的“客户名单”等爱泼斯坦案件的相关文件档案,是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作出的承诺之一。
然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其政府在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和档案方面一直态度模糊、不够透明。今年7月,美国司法部与联邦调查局联合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声明“客户名单并不存在”,并且不会进一步公布爱泼斯坦案的相关文件。这一决定引发了特朗普支持者,特别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群体的质疑和不满。
共和党联邦众议员玛乔丽·格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没有人会相信“客户名单不存在”,如果不再公布本案的更多细节,特朗普将会失去他的支持者。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批评特朗普政府试图“压制”真相。
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爱泼斯坦案已成为“真正威胁特朗普政府执政的危机”。有美国媒体指出这一“危机”的本质:特朗普政府处理爱泼斯坦案的方式成为选民照见美国权力现实的“镜子”。
不只是爱泼斯坦案,特朗普政府在执政半年多以来的多项政策也遭到支持者的质疑,被认为背离了其竞选时的承诺,导致其核心支持群体内部出现分歧。这种现象反映出选民对政策落实与承诺之间差距的关注,也显示出政治承诺与实际施政之间的复杂关系。
特朗普与亿万富翁马斯克的关系破裂,成为科技右翼内部矛盾的一个典型例子。作为科技右翼的代表人物,马斯克最初因在放松监管等议题上与特朗普立场相近而形成合作关系。然而,随着双方在政府开支、新能源发展等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剧,最终以“大而美”法案为导火索,导致两人关系彻底破裂。 在我看来,这种合作与分裂的演变反映出政治与商业利益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当共同利益消失或出现根本性冲突时,即便是曾经紧密的盟友也难以维持稳定关系。这也提醒我们,在观察政商关系时,需要关注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和变化趋势。
此外,特朗普下令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近来加大对乌克兰军援等外交政策,也被MAGA阵营不少人批评违背其“让美国远离海外战争”的承诺。
美国学者认为,特朗普最初的支持者“基本盘”包括MAGA阵营、共和党保守派人士、科技右翼势力等,特朗普在竞选时用“反建制”“反精英”“反移民”“反监管”等话术将这些群体捆绑到一起。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采取多项违背竞选承诺的政策,这些群体与特朗普政府的矛盾分歧逐步显现。
曾为特朗普投票的美国喜剧演员安德鲁·舒尔茨此前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说,特朗普政府所做一切“和我投票支持的截然相反”。法国《快报》周刊认定,特朗普政府在多项事务上的政策“充满争议且反复无常”,正在瓦解其支持者基础。
美国反对美国
在爱泼斯坦案件风波愈演愈烈之际,共和与民主两党攻讦再次上演。特朗普日前指控民主党籍前总统奥巴马试图“窃取选举”、犯“叛国罪”。奥巴马发言人随即予以驳斥,称这是“转移视线的拙劣伎俩”。
特朗普政府执政半年多来,两党争斗愈发激烈,其中围绕“大而美”法案的国会投票表决,被称为两党“自2024年总统选举以来最激烈交锋”。民主党人在参众两院试图阻挠共和党人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通过,该法案在参议院表决时经历超过24小时辩论、数十次投票,最终依靠副总统万斯“打破僵局”的一票才得以通过。尽管法案已由特朗普签署成法,但两党仍在围绕该法内容而争斗。
两党之间的对立日益加剧,正在持续而深刻地重塑美国的政治生态。由于国会内部两党斗争激烈,彼此缺乏妥协意愿,许多重要法案在经过漫长辩论后往往难以通过,导致政策推进受阻。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倾向于绕过国会,通过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其政策议程。 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反映出当前美国政治体制的僵化与效率低下,也暴露出立法机构在处理重大议题时的无力感。当立法渠道无法有效运作时,行政权力的扩张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这可能对未来的政治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据官方统计,截至7月23日,特朗普政府已签署174个行政令,几乎平均每天签署一个。美媒评论说:“特朗普政府几乎是在通过行政令治国。”专家认为,美国政府行政权持续“膨胀越界”,其根源就在于两党对立、政治极化。
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令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征关税、驱逐非法移民、削减联邦机构和雇员规模,以及试图取消“出生公民权”,这些措施在美国国内持续引发争议,加剧了社会的对立情绪。 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触动了不同群体的利益,也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态中的深层次分歧。尽管政府强调这些举措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反对者认为它们忽视了法治原则和社会公平,进一步拉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裂痕。如何在治理与稳定之间取得平衡,仍是美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自4月以来,多轮抗议浪潮席卷全美,凸显民众对政府的愤怒与失望。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从芝加哥到洛杉矶,从弗吉尼亚州到南达科他州再到俄勒冈州,美国多地举行抗议活动。射向人群的催泪瓦斯、骑马持棍执法的警察、高举的抗议标语和讽刺人偶……这些场面再度映照“美国反对美国”的对立与撕裂。
政治制度困境加剧
自重返白宫后,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推行的多项政策引发了大量诉讼。据美国“公平安全”网络杂志统计,截至7月25日,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国内诉讼数量已接近350起,其中许多诉讼旨在限制或废除白宫以行政命令形式发布的政策。
比如,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已暂停特朗普政府限制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相关政策。同时,包括马里兰州、华盛顿州和马萨诸塞州在内的多个联邦地区法院法官也发布了全国性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有关限制“出生公民权”的行政令实施。
部分美国媒体和法律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出现“系统性违宪和违法行为”,正引发司法与行政间愈演愈烈的拉锯。《今日美国报》文章说,特朗普政府与司法界正进入一场“全面战争”。
特朗普政府面临众多诉讼,其中许多案件最终可能被提交至最高法院。目前,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中,保守派以6比3占据多数。此外,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还提名并任命了200多名联邦法官,旨在确保未来数十年内各级司法机构保持保守立场。
美国法律界人士指出,由于最高法院中多数大法官属于“自己人”,特朗普政府并不担心,甚至希望最高法院介入相关案件。彭博社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在通过这些诉讼来试探总统权力的“边界”,而一旦案件上诉至最高法院,特朗普政府将处于有利地位。
最高法院于6月27日就“出生公民权”相关诉讼作出裁决,以6比3的投票结果确认,联邦地区法官不得对相关措施发布全国性禁令。这一判决在美国法律界被普遍视为保守派大法官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网站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最高法院并非超越党派纷争的“净土”。由于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并需经过参议院的批准,这使得大法官在任职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
美国政治评论员乔纳森·凯普哈特指出,国会由于党派争斗而难以正常运作,司法系统也因权力干预而失去平衡。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威廉·高尔斯顿表示,随着白宫行政权力的持续扩张,逐渐超越国会和最高法院,美国的政治体制正面临崩溃的风险。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