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专栏

财经数码科技

我们站在科技与金融的交汇点,解码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资讯

"财经数码科技"是元界财讯的核心栏目,聚焦于热点财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技资讯等前沿技术在金融财经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我们追踪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分析财经数码动态,解读政策走向,提供深度行业洞察与前瞻性热点资讯。

#证券热点 #科技快讯 #文旅体育 #文化产业 #娱乐快讯 #国际资讯 #国内市场

稳面积提单产 决战金秋粮满仓——打响秋粮丰收攻坚战

金秋决战:稳产增效夺丰收

聚焦秋粮生产,稳面积提单产,科技助力丰收,确保颗粒归仓,打赢秋粮丰收攻坚战。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仅是稳粮增豆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国农业应对风险挑战、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农业农村部近日对秋粮生产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深刻认识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的战略意义,持续加力推进夏季田间管理,确保技术落地见效、成果实实在在。

   正值大暑节气,大豆与玉米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为推动带状复合种植走深走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联合全国农技中心召开全国带状复合种植培训暨夏管推进会,全面部署当前夏管重点任务。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秋粮生产的高度重视,也释放出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单产水平的强烈信号。从政策引导到技术落地,农业主管部门正在打出一套“组合拳”,力求在关键农时稳住秋粮基本盘。

   会议明确指出,各地要在田间管理、典型示范、指导服务、宣传引导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带状复合种植的单产水平。这四大方向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当前复合种植推广中普遍存在的技术不到位、农民信心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痛点开出的“药方”。特别是“一喷多促”、水肥调控、化控防倒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将直接影响最终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决定这项模式能否真正“立得住”的核心所在。

   首先是强化田间管理。根据墒情苗情分类施策,落实水肥管理、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病虫防治等措施,搭好丰收架子。这一要求直指农业生产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精细化管理。过去许多地方存在“重种轻管”现象,导致良种良法未能发挥应有潜力。如今强调分类施策、精准管理,正是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增产”转变的具体体现。

   其次是强化主体带动。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种植积极性高的种植大户,强化项目资金支持,抓好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提升种植水平。这一点尤为关键。在我国小农户仍占主体的现实下,通过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新技术落地最有效的路径。政府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赋能,让带头者有动力、跟进者有信心。

   第三是强化指导服务。统筹各级农技人员、带状复合种植专家队伍力量,下沉一线包联指导,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农业技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存在,再先进的模式如果农民不会用、不敢用,也只能停留在试验田里。此次强调“包联指导”,意味着技术服务要责任到人、落实到田,是对以往“蜻蜓点水”式指导的有力纠偏。

   第四是强化典型示范。聚焦品种、技术、农机、模式等全环节,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样板,组织现场观摩,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田不是“盆景”,而是“样板房”。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复合种植在产量、效益、抗风险方面的优势,才能真正打消顾虑,激发内生动力。高标准示范样板的建设,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机制。

   第五是强化宣传引导。总结示范推广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宣传一批做得好的典型案例,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舆论引导在农业政策推广中往往被忽视,但其实至关重要。通过媒体传播成功案例,不仅可以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信心,还能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更多资源向主产区、主推技术集聚。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完成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吕修涛在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多月时间,这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期。这一判断十分清醒——丰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越是临近收获,越不能松劲懈怠。

   为保障秋粮生产,农业农村部近期已启动“奋战100天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气象部门预计,7月至9月我国降水“北多南少”,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已联合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召开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对抗灾夺丰收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安排。”吕修涛说。这一系列联动举措表明,国家正以系统思维应对农业风险,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体现出农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目前总体来看,主产区土壤墒情较为适宜,秋粮作物苗情长势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受前期阶段性低温、干旱等影响,部分田块播种推迟、苗情偏弱,夺取秋粮丰收还面临风险挑战。这提醒我们,尽管整体形势向好,但绝不能盲目乐观。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全局。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已成为新常态,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三秋”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场硬仗。今年以来,各地始终绷紧抗灾夺丰收这根弦,落实落细各项稳产增产措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夏粮稳住,秋粮更要扛起大梁。尤其是在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中国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国家安全的底线,也是亿万农民的期盼。

   吕修涛介绍,秋粮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比较大,今年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加之光温水较为匹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这些积极信号令人鼓舞,但也需清醒认识到,生长前期的良好态势并不等于最终丰收。后期管理仍需久久为功,尤其要防止“前紧后松”。

   下一步,将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这“两手抓”的策略体现了科学务实的治理思路。一方面要向科技要产量,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筑牢防灾减灾防线,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目标如期实现。

   从政策设计到田间实践,从技术推广到防灾应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深入推进,不只是种植模式的调整,更是农业发展理念的升级。它标志着我国农业正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向“质”“量”并重、生态与效益兼顾的新阶段。面对百年变局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唯有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真正端牢中国饭碗,夯实国家安全的根基。

留言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

特别推荐
中国男排三战皆负遗憾出局,世锦赛征程落幕

2025-09-19 22:15

麦积山石窟首设序厅:千年佛国开启沉浸式穿越之旅

2025-09-14 10:15

棋聚衢州,弈动全城——十五运群众围棋团体赛燃情启幕

2025-09-14 09:01

蓝月谷秘境:文旅融合下的新风景

2025-09-09 11:26

《舞动千年丝路,解码龟兹密码——对话编导佟睿睿》

2025-09-09 10:45

国家大剧院联手俄罗斯红旗歌舞团,超高清第二现场震撼唱响胜利之歌

2025-09-09 10:44

文旅融汇新活力 海南打造世界级旅游消费新高地

2025-09-09 10:43

物流强劲发力 助力经济稳步回升

2025-09-09 10:41

两场音乐盛宴引爆北大百年讲堂,艺术与文化碰撞出新火花

2025-09-09 10:38

山东:暑期文旅热起来,县域经济活起来

2025-09-09 09:03

汕头燃动未来:十五运引爆城市文体潮

2025-09-09 09:02

秋染罗布淖尔,湿地画卷徐徐展开

2025-09-03 09:21

美网风暴夜:大坂直美逆转高芙,辛纳强势挺进下一轮

2025-09-03 09:17

千城百县看中国|湖北巴东:3000人组团探秘巫峡口绝美风光

2025-09-03 07:59

冠军零距离!首届长三角体育文化进校园燃动青春

2025-09-03 07:58

《浪浪山小妖怪》电影周历重磅上线,开启国漫奇幻之旅

2025-09-03 07:54

鹭影翩跹绘新景 黄河三角洲跃动生态之美

2025-09-01 14:14

暑期档票房狂飙!119.66亿刷新历史纪录

2025-09-01 14:11

光影狂欢季:电影+引爆暑期文旅消费新风暴

2025-09-01 13:05

暑期书香满京城:1400场少儿阅读活动点燃孩子阅读热情

2025-09-01 13:04

友情链接

与优质财经科技平台共同构建行业生态